1997年春天,几位身着军装的军人来到山东省莒南县,他们手中拿着一叠资料,四处询问:“这里有没有一位叫曹玉海的烈士?他是志愿军的特等功臣和一级英雄。”然而,无论是县民政局、档案馆,还是挨家挨户询问曹姓人家,他们都得到了相同的回答:“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竹演配资,没听说过。”尽管部队的资料明确显示曹玉海是山东莒县人,但当他们在莒县翻查一遍之后,仍然没有任何线索。难道这位英雄的家乡竟然凭空消失了?直到两个月后,一位在制药厂工作的曹姓工人无意中提到:“我们村里以前有个叫曹玉海的当过兵的人,不过他早就没了消息……”这句话像是一把钥匙,解开了一个被岁月尘封的谜团。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所有人的眼眶都湿润了——原来,这位被部队寻觅了半个世纪的英雄,竟因为一个“误会”,差点被遗忘为“无名烈士”。
从山东小伙到战斗英雄:“打仗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曹玉海出生于1923年,家乡在山东莒县(今属莒南县)的一个贫困小村落。他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从小就跟随父母一起务农。16岁那年,日军侵入县城,烧杀抢掠,做尽恶事。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一位邻村的老人被日军用刺刀挑死,内心的愤怒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不能这么窝里横地活着!”1943年,当八路军进入他家乡时,20岁的曹玉海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参军。第一次上战场时,他毫不畏惧,举刀冲锋,子弹在耳边呼啸,他却丝毫不感到恐惧——因为他背后有着无数的百姓和他的家园。参军不久,他就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回家养伤时恰好遇到东北军111师起义部队在附近驻扎。曹玉海无法安静下来,便不断央求组织:“我还能上战场,赶紧让我去前线!”就这样,他加入了这支队伍,也就是后来三十八军的前身,从此,南征北战,风雨沙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曹玉海参加了无数战役,立下赫赫战功。他从班长、排长一直晋升为营长。每次获得勋章,他都会将其悄悄藏起,对战友们说:“这些不是给我的,是给那些未能归来的兄弟们。”
展开剩余72%从安稳到朝鲜:“即便死了,也不忘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曹玉海却在宜昌战役中再次负伤,被送往武汉治疗。部队考虑到他身体多次受伤,提议他转业,安排他担任监狱长,并为他介绍了一位护士姑娘。姑娘善良体贴,两人看似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一切计划发生了变化。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来。当时,曹玉海正在医院养伤。听到美军越过三八线的消息,他急得心急如焚:“刚刚过上安稳的日子,敌人就又来进犯!”三十八军正在武汉集结准备北上,曹玉海瞒着未婚妻,偷偷找到部队请求归队。领导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不佳,并且即将结婚,劝他留下:“你留下吧,后方同样需要人。”但曹玉海急得跺脚:“我是军人,打仗是我的天职,国家需要我,我怎能躲在后方?”未婚妻得知消息后,哭着挽留:“我们马上就要结婚了,你真的不考虑留下吗?”曹玉海紧紧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道:“我也渴望安稳的生活,但如果敌人打过来,更多人将无法安稳生活。等打完了,我一定回来陪你。”临别时,未婚妻为他绣了一对枕头套,绣上了“永不变心”四个字,并写了一封信:“玉海,我等你胜利归来……”
曹玉海将那封信小心地藏在怀里竹演配资,带着它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征程。谁曾料想,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血洒350.3高地:“战死在最后一场冲锋中”
1951年,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爆发。美军集结了25万兵力发动反扑,曹玉海所在的三十八军奉命在武甲山一带阻击敌人。2月12日拂晓,美军骑兵第一师一个团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向曹玉海指挥的350.3高地阵地发起进攻。炮火如同滔天巨浪,飞机低空扫射,子弹打得地面火花四溅。曹玉海趴在战壕里,声嘶力竭地喊道:“同志们,守住阵地就是守住祖国!”敌人的第一次冲锋被击退,随后的几波冲锋也都被成功击退。整整一天,敌人发起了六次冲锋,但始终未能突破阵地。然而,阵地上的战士们也伤亡惨重。
第二天凌晨,敌人再次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们的火力更加集中。炮弹像暴雨一样倾泻而下,曹玉海带领战士们拼死守卫阵地。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他摇摇晃晃地站了一下,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看到营长倒下,战士们眼中充满了愤怒和悲痛,齐声高喊:“为营长报仇!”
这场战斗中,曹玉海率领的一营成功击退了敌人七次进攻,歼灭敌军680多人,但曹玉海却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年仅28岁。
半个世纪的“失踪”:英雄家乡为何“查无此人”?
曹玉海牺牲后,部队多次尝试联系他的家人,依据资料显示他的家乡是“山东莒县老沟乡草甸子村”,但每次的查询结果都是“查无此人”。经过一段时间,这件事便成了一个悬案,曹玉海的名字似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一个误会。曹玉海参军时,莒南县还隶属于莒县,直到1941年才独立设县。老百姓一直习惯自称“莒县人”,而曹玉海在报名时未加区分,部队记录成了“莒县”,却未曾意识到他老家实际上在后来的莒南县涝坡乡东店头村。曹玉海家里的人知道他参军后便没了音信,直到后来接到县里通知,得知他牺牲的消息,但却没有任何具体的详情。村里的人曾议论:“难道是弄错了?怎么连烈士证明都没有?”曹玉海的嫂子王月花常常抱着侄子偷偷落泪:“他走的时候说打完仗就回来,怎么就这么没了呢?”直到1997年,三十八军为了筹备军史纪念馆,干事牛国强和莒南县党史办的李祥琨在交谈时偶然提起了曹玉海。李祥琨顿时心中一动:“莒县没有,难道是莒南?”于是他开始逐户走访曹姓家庭,终于在东店头村找到了线索——村里确实有位叫曹玉海的烈士,但家里人一直不知道他是特等功臣和一级英雄。当真相最终揭开时,曹玉海的侄子曹际扩握着叔叔的资料,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从小听说叔叔打得好,但没想到,他竟是这样伟大的英雄!”
那些不应被遗忘的“细节”:他心中藏着的爱情与信仰
整理曹玉海资料时竹演配资,有两个细节令人感动。其一是他未婚妻的信件。部队在他
发布于:天津市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