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唐朝上柱国、翼国公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后来再也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于是有人说秦琼是看不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戮大哥四弟(齐王元吉是老四,卫王玄霸是老三星合证券,小说弄颠倒了),又一口气杀了十个侄子,这才称病不朝。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只说秦琼“其后每多疾病”,并没有说他一病不起,而且还有史料明确记载了秦琼成为门神的由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可能是心怀愧疚,所以总是心惊肉跳夜不能寐,只有秦琼和尉迟敬德在场,他才能安然入睡,李世民为了不太辛苦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就让人画了二位将军的形象贴在寝宫大门上,居然也很管用。
用中医的理论来说,秦琼和尉迟敬德阳刚之气旺盛,所以才能对李世民产生有利影响——阳气足则心不悸。
还有人编造出“秦琼倒掉李世民赐药”的谎言,那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李世民比大唐开国元勋年轻得多,根本就不担心自己会先走一步而自己的继位者无法掌控那些骄兵悍将——李世民自己既年轻又能打,所以根本就不会因为猜忌而屠戮功臣,更没有必要用“赐药”的方式谋杀秦琼。
我们细看《三国志》和《唐六典》就会发现,秦琼在李世民继位后依然手握重兵,并不像尉迟敬德、程咬金那样外放为都督、刺史,而是一直留在长安,就像三国时期的诸夏侯曹和五子良将经常带兵外出征战,而许褚则一直留在曹操身边一样。
据《旧唐书·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四·职官三》和《唐六典·卷二十四·诸卫》记载,左右武卫大将军手下的兵将,是十六卫(有时候是十二卫)中人数最多的:“左右武卫,大将军各一人 ,将军二人,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事一人,录事一人,史二人,仓曹参军事二人,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参军事二人,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参军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参军事一人,府三人,史三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司阶二人,中候三人 司戈五人,执戟五人,称长二人。”
正三品武职官(职官和散官是有区别的,从一品国公是爵位,比正二品上柱国是勋位)秦琼手下有两个从三品的将军为副手,还有杂七杂八的大将军府职官数十,这数十人有的管仓库,有的管文案,有的专管兵器甲胄。
十六卫大将军是有将军府,也就是有自己一套人马班子的,而秦琼这个左武卫大将军的名称也大有来历:“魏武为丞相星合证券,有武卫营。至隋,采诸武之名,置左、右武卫府,有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皇朝(唐朝)因旧。”
武卫将军这个称号是曹操为许褚量身定做发明的,这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许褚在潼关渭水吓退准备突袭刺杀曹操的马超,“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
曹丕“受禅”为帝,又晋封许褚为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甚亲近焉”。
曹操称许褚为自己的“樊哙”,并且还允许许褚有自己的嫡系精锐部队,用现在的话来说,许褚带领的“虎士”就是曹操的特战大队,比虎豹骑的地位还高:“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
许褚手下,都是以一当百的侠客、剑客,这在三国各特种部队中是极为罕见的,同时也说明曹操对许褚是绝对信任的,更为巧合,是曹丕称帝后给许褚的食邑,和李世民给秦琼的食邑,都是一样的七百户。
秦琼是左武卫大将军,程咬金是右武卫大将军,程咬金一向是唯秦琼马首是瞻的,而程咬金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太子——老程是太子右卫率兼右武卫大将军,后来当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就不在十六卫之中了。
据《唐六典》记载,大朝会的时候,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和右武卫大将军带着本部人马,白盔白甲白盾白弓箭(还打着很多旗帜,那旗号的字太生僻,笔者也念不全,就不给读者诸君出难题了)护在两边,“跸称长唱警,持级队应跸,为左、右厢仪仗。凡翊府翊卫、外府熊渠番上,则分配之。在嘉德门内,则以挟门队坐于东、西廊。”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就被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挤出了长安,这也跟尉迟敬德火箭式提升后太过嚣张有关——在玄武门之变前,尉迟敬德只是秦王府“家将”,既没有爵位也没有勋位:据《唐六典》记载,唐除异姓功臣最高爵位为从一品国公(中晚期才有异姓功臣封郡王)、最低为从五品县男;最高为比正二品上柱国(策勋十二转可授此勋)星合证券,最低为比从七品武骑尉(只需策勋一转)。而尉迟敬德既不是县男,也不是武骑尉,他是直接从“白身”直接登顶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
赐爵是“特事特办”,跟秦琼程咬金的积功封爵是有区别的,但即使这样,尉迟敬德也有点飘飘然了:“敬德好讦直,负其功,每见无忌、玄龄、如晦等短长,必面折廷辩,由是与执政不平。(贞观)三年,出为襄州都督。八年,累迁同州刺史。”
高调的尉迟敬德被外放,低调的秦琼一直当着他的左武卫大将军,而且他的接班人,居然就是他阵前投唐时带着的牛进达:秦琼程咬金阵前投唐,带着的牛进达在玄武门之变后受封右武卫中郎将、魏城县男,后来晋升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吴黑闼后来也晋升为右武卫将军(没有大字,从三品)、濮阳郡公。
李世民虽然并不多疑,但是让秦琼程咬金的旧部依然当副手甚至接班,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同时也说明李世民对秦琼和程咬金也是极为信任的。
十六卫大将军绝非闲职,秦琼虽然伤病较多,但绝没有称病不朝。唐朝文臣武将一个萝卜一个坑,原本数量就不像后世那么多,左武卫大将军不可能总也不上班,而且秦琼薨逝后,李世民给了他一个特殊的待遇,那其实是一种君臣的默契相约——不管是在朝堂还是昭陵,你都带着本部人马做我的近卫军:“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
秦琼是贞观十二年薨逝的,在一年前,也就是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刚颁布规定:非宗室有功大将,墓前不得有石人石马,而秦琼并没有赐姓,李世民给他建石人石马,用意岂不是不言自明?
古人都比较迷信,也相信地下和来世,所以他们认为石人石马也能在另一个世界跟随主人征战,所以李世民才严令异姓功臣不得拥有“地下私兵”性质的石人石马,他为秦琼打造地下军队,就戳破了“君臣不睦”的谣言。
这里咱们还要说一个比较冷的知识:秦琼是李世民“秦王右三统军”,那可不是秦王府的家将,而且跟他并列的也没有右一、二统军,更没有左一、二、三统军,秦王右三统军并不是“秦王府右三统军”,有没有府字可大有文章,秦琼实际就是李渊划拨给李世民那支军队的“副帅”。
《旧唐书》有志三十篇,却偏偏没有《兵志》,《新唐书》总算有了一篇《兵志》,却极为简单,但就是这篇简单的《兵志》写清了李渊给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四儿子李元吉“分兵”:“自高祖初起,开大将军府,以建成为左领大都督,领左三军,敦煌公为右领大都督,领右三军,元吉统中军。”
李世民当秦王的时候,他那支部队就是“大唐右三军”,秦琼那个“右三统军”的含金量有多高,读者诸君都能想象得到吧?
秦琼是“秦王右三统军”,程咬金是“秦王府左三统军”,别看这两个军职只差了一个府字,那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尉迟敬德则是不折不扣的李世民家将,因为李渊除了给太子建成“卫率”等部队外,又给秦王世民和齐王元吉增加了一些私兵家将名额:“各置左右六护军府及左右亲事帐内府。其左一右一护军府护军各一人,正第四品下。掌率统军以下侍卫陪从。副护军各二人,从四品下。”
笔者一开始以为是史书写秦琼的时候丢了一个“府”字,但是细看兵对照《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和《新唐书》列传第十四、第十五,都明白无误地写着秦琼是“秦王右三统军”,程咬金是“秦王府左三统军”,段志玄“破窦建德,平东都,功又居多,迁秦王府右二护军”,比“秦王府左二副护军”尉迟敬德高半级。
读史不能不细,走马观花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秦琼真是跟李世民貌合神离,李世民又怎么会将其一直留在京城当左武卫大将军?又怎会特许他的墓前立石人石马?说秦琼就是李世民最信任倚重的许褚,是不是也很贴切?
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